台北市四平街起家的「2派克雞排」,以皮脆、肉多汁聞名 老闆李存祥創業不到三年,北台灣總店數56家,最優秀的加盟店,月營業額破百萬,這是68年次,玩物喪志、負債百萬的放蕩子,遭逢父親驟逝,力求出人頭地的命運交響曲,終以踏實的新態度,步步咀嚼成功的滋脆鮮甜。捷運板橋府中站出口,10數名上班族、學生成群圍著「2派克雞排」等候叫號 「人這麼多,我到另一家買好了!」剛到的客人阿雯見狀,旋即騎上機車到鄰近的板橋南雅店,沒想到,人潮依舊。 阿雯與友人認命排隊,抱怨聲夾帶著期待的語氣:「這家的雞排,皮脆、肉汁甜,口味很讚,生意超好,想吃都得等很久。」這片「雞排」到底有什麼魔力?68年次的品牌創始人李存祥,神秘笑著回答:「是肉質誘人。」他創業近3年,目前已展店56家,生意最好的加盟店,月營業額上看百萬,利潤大約4成。
李存祥的人生,本來不應該這樣發展的。 20歲,他的父親重病之前,過著肆意快活的人生,想幹嘛就幹嘛,耍雅痞、玩Austin、VESPA等骨董車,「當然,也撞爛好幾台,負債百萬。」他把身子放軟,示範屌兒郎當的模樣說:「這才是我本來的德行。」但父親離開的那一刻,他從男孩變成男人。 談及於此,他的語氣轉弱低喃:「爸爸嚥氣的那一刻,竟還在為我的前途擔憂。」從此,他窩在塑膠射出工廠擔任作業員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。 「但,這算成就嗎?」5年後,他到五分埔批女裝、飾品,開著Austin來到四平商圈,擺攤兜售,「可是利潤微薄。」1個星期後清倉結束生意,卻對這商圈的人潮,念念不忘。 「台灣人吃雞排的文化很久了,這是潛在、最原始的需求,可是,最美味的雞排在哪兒呢?」沒有答案,成了他的機會。
李存祥認為,好吃的雞排應具備脆口夠味的外皮,與香嫩多汁雞肉。他開始邊研究醃料,邊物色店面。 最初,他走捷徑,使用木瓜嫩精,只是,肉質雖軟,卻變得不嫩又不飽水,所以放棄。接著,求助於中藥材,加入當歸先醃再炸,卻被試吃者誤認當歸鴨、烏骨雞,也曾使用過多米酒,被錯當麻油雞,失誤連連又鬧笑話。 那段日子,他試到身體強壯,體力超好,「中藥吃太多,試菜變進補。」他笑說。 約末半年,連油炸粉都特調、食用油也指定,才終於推出可以銷售的雞排,雖然未臻完美,「太講究脆皮,導致皮太脆,簡直可以當球拍。」他開玩笑說。 為了開店,他用信用卡預借現金,也申請現金卡換錢,高利湊到50萬元,然而,脆皮雞排攤風光開幕後,日營業額才4000元,情況持續3周,令他心慌,「為了還債,有兩個星期的3餐,以雞排裹腹。」
還好外送策略奏效,「每次送貨搭電梯時,總是香到引人側目。」此時的他,當然趁機宣傳,第4週開始,辦公室的下午茶定單接踵而來。「這門生意就像幼苗,脆弱而幼小,如果不快速成長,就沒有生存的機會。」為了完成更多生意,他進行小規模改良作業,「外皮太脆,乾掉會變硬,經過修正,由脆改變為酥軟;另外,降低胡椒粉的鹹度與份量。」 第3個月,月營業額已攀升到33萬元,半年後,損益兩平,但卻遭遇貨源不足的大問題,「還好,原料商的業務找上門,恰好解決這難題。」隔年,這塊幼苗發育成熟,日銷雞排600片,月營業額衝破60萬元,友人、饕客要求加盟;版圖涵蓋台北縣市52家,桃園、新竹縣市4家。 現在的他,每天閉關配料、醃肉,還是像個作業員,問他悶不悶?他反而擔心供不應求。 「這是責任。」那是父親遺言在他心裡扎根,加上臨別的目光照耀與淚水滋潤,才讓男孩茁壯,成為雄鋸一方的大樹